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性质、纲领、组织原则、宗旨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12-15 23:57:4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代大学生实现历史使命和人生追求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它的性质是什么?它与其他政党和社会组织有哪些区别?作为这一组织的成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应该有什么样特殊的要求?这些都是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大学生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对《中国共产党章程》重新进行了修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做出了新的科学概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规定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地位和作用,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使命等四个方面,准确地、科学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将党的性质由“一个先锋队”进一步表述为“两个先锋队”。这是我们党对自身性质认识的一个飞跃。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问题是党的本质和生命,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实现,关系到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方向,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的确定和坚持,也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条件的确定,是我们党的性质的首要规定或带有前提性的规定。

(一)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

政党是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为实现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因而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都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征。工人阶级同大工业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且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锤炼了高度的团结互助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和具有远大前途的阶级。从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历史看,它还具有一些特殊的优点:第一,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这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处于社会最底层、受的剥削和压迫最重;第二,分布比较集中。这一优点弥补了中国工人阶级人数少的不足,便于组织起来,形成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第三,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中国革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些优点,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年多年来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坚定不移地代表着工人阶级的意志;为实现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永远奋进在斗争的最前列,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共产党应该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列宁也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 (《列宁全集》第24卷,1990年版,第38页)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那天起,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不同于其他政党和组织的完全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它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而不是工人阶级的一般组织,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

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党员的先进性,汇集了一大批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是,这并不是说非工人阶级出身的人就注定不可能具备党员条件了。党员的社会出身,并不是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列宁同志指出:“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无产阶级的政党” (《列宁全集》第39卷,1986年版,第246页)。只要一个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工人阶级的立场,一切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符合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纲领和路线,即使党内的工人不是最多,也可以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正是这样。尽管在我们党内农民出身的党员较多,但由于党的指导思想、纲领和路线,都是忠实地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以党始终保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我们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条件吸收党员,并注重党内的思想建设,强调在解决组织入党的同时,还要努力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其他阶级中的一些人参加到工人运动中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对于那些“满脑子都是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观念”的“冒牌分子”,决不能留在党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3卷,第373~374页)。因此,中国共产党对于每一个要求入党的人,无论是工人、农民、军人、学生、知识分子,还是其他社会阶层的人,都要求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注意世界观的改造,坚持不懈地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斗争,并且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树立起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使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具备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品质和觉悟,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我们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我国当今社会阶级和阶层所作的基本估价。在新的社会阶层中,我们党要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影响力。比如说,要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其中共产党员的作用。又比如,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伟大而艰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去推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需要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影响力。只有这样,我们伟大而壮丽的事业,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三)中国共产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还在于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也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更是全党必须遵守的组织纪律。我们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和主张的充分表达与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民主和集中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民主集中制是工人阶级的集体主义思想、团结战斗精神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的积聚和升华,是工人阶级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党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根本组织保证。只有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把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党成为一支组织严密、行动一致的充满战斗力的队伍,成为工人阶级和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也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全党的智慧,为完成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因此,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至关重要,正如邓小平同志特别指出的,“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 (《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3页)

二、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毅然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在每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头,都以民族利益为重,起着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模范作用。执政以后,我们党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为己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已经通过我们党80多年卓有成效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充分得以证明。

(一)党从诞生起就肩负着解放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双重使命

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诞生的,在爱国救亡运动和人民解放运动如火如荼的形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它以“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为己任,把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我们党之所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不仅深深扎根于中国工人阶级之中,而且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在于我们党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

(二)党是按照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执掌国家政权的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党过去按照中国人民的意愿夺取了国家政权,今天,同样按照中国人民的意愿执掌着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把执政权力赋予了中国共产党,这既是对我们党的信任,同时也是对我们党寄予了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厚望。这就要求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要自觉地站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掌握好、运用好。党必须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三)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党能够担负起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开拓民族振兴的新思路和新境界;能够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胆识和胸襟,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积极主动地利用和借鉴当今世界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能够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立场出发,自觉高举共同理想的旗帜,把整个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能够按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要求,把全国各民族各个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吸纳到党内来,更好地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赖以崛起和振兴的“脊梁”。

三、“两个先锋队”是统一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不是对立的,也不能相互替代,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必要前提。党只有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觉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具有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所必需的科学理论指南。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自觉从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一本质要求出发,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正确把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先后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真正起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作用。历史的经验证明,党一旦忽视按照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要求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可能因行动盲目而走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反面。

中国共产党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党只有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得以充分体现。工人阶级政党之所以是最先进的政党,就是因为它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如果中国共产党忽视自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那它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蜕化变质的危险。党只有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动力,才有利于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色。

将“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写入新党章,具有重大意义。它表明我们党在党建理论上开始真正从执政党的角度思考问题。“两个先锋队”的提出,说明执政党不仅要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且还要扩大群众基础,两者对巩固执政地位来说同等重要。党章同时规定党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全国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概括了党的性质。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它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对人类发展作过重大的贡献。但是到了清朝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国势衰弱,社会动荡,人民饥寒交迫,中华民族在黑暗中苦苦求索。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近百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可是,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和英勇悲壮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先后失败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百日维新”也夭折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表明,中国农民阶级是革命的阶级,但不是最先进的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和妥协性决定了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样,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便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肩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她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体现着中国最广大被压迫阶级的根本利益,代表着时代前进的方向,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由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不仅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而且站在了革命和建设的最前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新篇章。因此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依赖,也得到了社会各阶层、各团体的高度信任。经过80多年的风雨磨砺,她已经牢固地在中国的大地上扎下根来,使自己发展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的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同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也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和意志所决定的,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和动摇的。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由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共产党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党实现了历史性的工作中心转移。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如同进行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一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是一场更为深刻的社会革命,一项艰巨而系统的伟大工程。对于我们党来说,进行这样的伟大建设,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又没有别国的模式可照搬。要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只有靠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不断总结和凝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在2000年顺利完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们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民为本,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关键机遇期,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的经济持续保持高速的发展水平。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3.65万亿元,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1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不断得到提升。实践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才能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而奋斗。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7~278页)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没有共产党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立场坚定,是非分明。”(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因此,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当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是对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新的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的发展,是对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新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因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生产力是社会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党的历史所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立之初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面貌走上历史舞台的,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上层建筑,确立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成功地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这种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取得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大胆探索,勇于改革,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因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辉煌历史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重视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并取得非凡成绩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把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视为党的整个事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为当时的中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建设,包括改造旧文化,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大力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向科学进军;进行多种文化设施建设等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战略部署,使先进文化建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正确轨道上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先进文化的现代化步伐。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了从适应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深入人心,全民族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新闻出版、文化艺术事业空前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崭新的境界,对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伟大建设者,不愧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因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反动阶级统治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为求得中国人民的解放,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甘冒枪林弹雨,不惜流血牺牲,前仆后继,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据统计,全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余万人,仅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战场上牺牲的烈士就达76万人,其中32万人是共产党员。更多的共产党人,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志的遗体,继续不屈不挠地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共产党员为了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利益,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各条战线上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凯歌。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共产党员带头解放思想,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在各自的岗位上开拓前进,大胆创新,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全国各条战线评选表彰的各类先进模范人物中,85%以上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关键时刻,总是共产党员冲在前面,显示出了共产党员忠诚地为人民谋利益的本色。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繁荣富强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四、“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方面是统一的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首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前提。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我们党的80多年的光辉历程,归结起来都是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开辟新的道路。这既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又是先进文化所揭示的道理。

其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关键。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具有极大的反作用。先进文化是先进生产力的反映,是最广大人民精神上的需求。我们党在80多年的奋斗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涤荡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文化,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如果失去了先进文化的指引,那么,无论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人民根本利益的满足,都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最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80多年所作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它忠实地代表和保护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团结和组织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造、借鉴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吸收、发扬我国劳动人民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党的七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党章,从而标志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的完全确立。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写进党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几个主要观点,即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观点;关心群众生活、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的观点;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共产党人要为人民掌好权和用好权的观点等等。归根结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

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的宗旨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制定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上。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路线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我们党适应全国各族人民的需要提出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党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经过广泛地反复地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制定出来的,因而它能够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同时,党又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贯彻到群众中去。因此,党的宗旨体现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思想,新论断。“立党为公”,就是说我们党建立、发展和开展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党取得政权以后,更好地利用国家政权为人民谋最大的利益,这就是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党的目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好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这一目的决定了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决定了我们党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求执政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核心是权为民所用。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必须认真解决好权力观的问题。权力观的核心是为谁当权,为谁服务的问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我们党执政地位和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自己没有任何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特权,必须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党的宗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党的先进性是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绝大多数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使得党的先进性得以保持。

坚持党的宗旨,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团结和带领人民共同奋斗,而且一切工作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执政的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果脱离群众,党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能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衡量一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够不够条件的重要尺度,也是检验共产党员言行的最高准则。每一个大学生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学生应该正确认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丰富内涵,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自觉地为人民服务。

第二章 党的指导思想

一、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我们党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又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把科学发展观写了进来,强调: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补充,使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得到了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理论基础,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起来、由列宁继承发展并用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由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并中国化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系列观点和学说组成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揭示,为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的思想和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明了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和发展规律,指出了工人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勾画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了直接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为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强大思想武器。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际,系统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发现了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理论,并把这一理论付诸实践,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殊国情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了今天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实践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也是由我们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明确宣布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政党,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为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中国共产党担起了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任,领导人民推翻了反动专制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又担起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我国建设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国家。完成如此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党和国家的今天。

3.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取得的。事实上,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厂思想理论基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许多志士仁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希望找到解民于倒悬的济世良方。但是,无数次不懈的尝试和努力,结果都归于失败。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这艰难困苦的时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们建立了自己的政党,革命才有了正确的方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党执政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开始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不长的时间内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样,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变化日新月异,成就令世人瞩目。所有这些,都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分不开。

反过来,当我们的实践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时,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挫折。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共产风”,60一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大灾难,都是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例证。从世界范围而言,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的共产党执政不成功,没有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它们把原因归结为马克思主义本身,乃至作出了公开放弃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其结果就是,不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受影响,党自身也在这种剧变中垮掉了。实践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党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世界发展的潮流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但却不是解决具体情况下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才是管用的。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党的事业日益壮大,马克思主义也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善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理论的党。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同时,始终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以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理论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党在推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成果和最集中体现。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国情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西欧,也不同于列宁所在的俄国。中国不但不是居世界发展前列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比俄国这样的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都要落后许多。在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领导革命,必然会遇到在其他国家里所不能遇到的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老祖宗”那里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地照搬过来,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与当时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探索到了中国自己的独特道路,为中国的未来赢得了光明前景。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如果说,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革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那么,在这样一个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更是史无前例的艰苦探索。出现一些问题和曲折,也是在所难免的。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出现的问题,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作为这一重大探索的结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全面、深刻而科学的回答,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运筹帷幄,沉着应付,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些重大问题的认识,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根据迅速变化着的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新的回答和概括,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贯彻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最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这一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提出和科学阐发,表明我们党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形成了新的理论。十六大党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样一种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

4.科学发展观和近年来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阐发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继续。不断推进这一进程,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赋 予我们党的光荣职责。

5.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最大成果,就是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这条道路,引领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转变,实现了人民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转变,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这次党章修改把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写了进去,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2.牢固树立、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在改革开放和人们利益多样化的条件下,我们党更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不断探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长效机制,努力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